先简单说一下三家分晋。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可是强大的晋国却在后来被三个外姓大臣瓜分。于是便有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
这时想必大家一定会有疑问,那就是外姓大臣瓜分晋国,那晋国国君自家的势力去哪儿了?晋国的宗室就这么眼睁睁看着祖先的基业被别人夺去?
带着这些疑问,开启今天的主题。
提到三家分晋,就不得不提晋国早期的另一重大事件:曲沃代翼。我可以这样说,就是因为曲沃代翼,才给后来的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
当然,首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曲沃代翼。曲沃和翼都是地名,简单理解,就是曲沃这个地方的势力取代了了翼城的势力。
当年周天子分封诸国,晋国的国都就定在翼城。晋国国君拥有了地盘,也会对自己的地盘进行二次分封。曲沃作为晋国的领土,就被分封给了国君的小儿子。因为当时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嫡长子一脉一直都在翼城,而小儿子一脉一直在曲沃。
后来,曲沃的宗室发动政变,谋权篡位夺了嫡长子一脉的君位。简单讲,就相当于明朝的藩王朱棣成功造了侄子朱允炆的反。所以晋国的权力从此由曲沃一脉把持。这就是曲沃代翼,小宗取代大宗,旁支取代嫡子一系。这直接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旁支夺位成功后,那自己就变成了嫡系。由于前期是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夺取到权力,那么后期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巩固自身权力。晋国的最高统治者内心深处害怕前人的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每天都活在恐慌之中。最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心想将宗室全杀光不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后任国君在晋国开启了疯狂的宗室大屠戮游戏。
宗室都被杀残了,杀弱了,那就只能重用外姓把持朝政。晋国国君也不傻,就在国内开始实行了六卿制,即重用六个外姓大臣把持朝政,宗室自此式微,外姓得势。
晋国国君使用六卿制后,国君本以为任用多姓把权,权力容易互相制衡,然后自己高枕无忧。其实这种制度,早期的明主尚能压制,可后期的庸主则不可避免地让国家走向了权力被几个外姓家族把持的局面。人心都是贪婪的,没有人会满足手中的权力,于是六卿互相征伐兼并的时代来临。
六卿互斗,结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斗到最后只剩下四家:智、赵、韩、魏四卿,其中属智氏最强,智氏嚣张跋扈,让赵氏献地。赵氏不从,智氏便大怒,联合韩魏两家攻赵。为了彻底族灭赵氏,不惜引大水淹晋阳。见智氏无德,韩魏二家皆惊惧。生死存亡之际,赵派使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唇亡齿寒之说,成功让韩魏反水。关键时刻,韩魏三家联手,反灭智氏。
智氏被灭之后,韩赵魏三家独大。此时的晋主孤弱,无任何势力可以依附,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宗的基业被外姓瓜分,三家分晋遂成。
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也只能感叹时局无解。当曲沃代翼之后,原有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当破坏规则的人无法无天,那么人人都将是破坏规则的野心家。国君对宗室的肃清,其实也并非全出自疑心。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变篡位者,必然会遭到原有势力反抗。面对反抗,当权者只能施以更残酷的镇压。所以,宗室大清洗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必然。
今天的我们会站在事后诸葛的上帝视角,说屠戮宗室不好,因为后期容易被外姓把持朝政。可当时的忠孝之人面对篡逆者,有什么理由不反抗呢?当时的上位野心家,有什么理由不残酷镇压呢。所以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只能感叹时局无解。
再来说说晋文公创立的六卿制,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决策。不信任自家人的基因已经深埋晋国国君的决策之内,那么就只能任用外姓。又担心外姓会一家独大,专权祸国,所以就创立了六卿制。六家联合辅佐国君执政,国君变轻松,没那么忙了,没事时还能整点小动作,让六家窝里斗,平衡一下权力格局,这样看来也挺好的,为什么后来也变质了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后期无能的庸主太多。有血统,不代表有智商,不代表有手段。那么后期必然会被佞臣耍得团团转,被卖了还帮数钱。比如后来的秦二世胡亥,赵高要杀他,才知道被卖了。
晋国最大的悲哀,就是六卿制本质上还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人治之下,哪怕是好的制度,最终也会变质。而制度是否变质,则完全取决于国君的自身素质。
当然用今天的政治观念去衡量古人,未免太苛刻了。但是一个很悲哀的事实是,也唯有这样,晋国才能在那个时空里获救。但我们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认知才是最大的阻力。
即便到了今天,很多人内心依然遵循人治,对人盲目进行崇拜。没有法治观念。有法律法规,却不按规则办事。法无禁止大家穿什么衣服,但是却偏偏要管。这就是对制度的僭越。缺乏公民社会下的契约关系,对权利与义务没有良好的认知,拿自己当子民,当官员当父母,本末倒置。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人生苦短,但历史绵长。看不懂现在,就多读读历史。读不懂历史,就多看看现在。多用人性去参悟历史,多用人性去解读现在。相信一定会开启更多的视角,产生有更多的体会。
1 条评论
[...]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from: https://cry33.com/archives/history1.html This site is for inclusion only, and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