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遍了网络。我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观看,短短11分钟的内容,却写尽了二舅的一生。

视频中的二舅,在年轻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少年。本来能上大学拥有锦绣前程的二舅,却因高考前的一次发烧,被村里庸医一天之内打了四针,致使一条腿终身残疾。残疾的二舅并没有因此颓废,相反他积极地热爱生活,并自学成为了一名木匠,闻名村里。

二舅终身未婚,年轻时收养了一名女婴。待女孩嫁人,二舅掏出毕生积蓄给女儿买房。如今60多岁的二舅与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在这些命运的玩笑面前,二舅笑对苦难,而他的老母亲却因看不到希望而试图轻生。孝顺的二舅担心母亲会再做傻事,每次出工都会把老母亲带在身旁。现如今的二舅,通过一身自学的本领,正全心全意为村里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以上就是这个故事的梗概,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讲,全部内容请大家到网络上自行观看。

二舅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正能量?身残志坚,顽强不屈,笑对苦难。 就像曾经出现在我们语文课本中的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史铁生一样。

曾经,我们对这些人物往往会感到钦佩与感动,然而时至今日,我们难道就仅限于此了吗?若仅限于此,这篇文章也就没必要写了。

在经年的岁月中,我们似乎已经养成了一种思维惯性。我们习惯于赞美在苦难中艰难匍匐的人们。我们赞美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毫不吝啬地用很多华美的词汇去渲染他们的崇高。最后用苦难催生出的感动,将他们捧上道德的神坛。

这样的赞美,直接导致的后果,一是怂恿苦难中的人们心甘情愿承受苦难,视苦难为光荣;二是忽略了一切导致苦难的起因和内在的逻辑 。

苦难就是苦难,并不值得美化与歌颂。我们要做的,是对遭遇苦难的人予以爱和帮助。而不是以他人的苦难为素材,成为治愈自身精神内耗的来源。我曾经写过《被流言杀死的老太太》的短篇,我写作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写文中人物一家的苦难与悲惨。而是想通过自己的笔触,让读者对苦难产生悲悯与共情。如果读者看完我的这篇文章,在对刘老太的遭遇同情之余,能够对流言产生敬畏,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个真正乐观的人,他会相信这个世界可以被自己的力量所改变。所以遇到不公,他才会呐喊。遇到苦难,他才会追究。一定要把事情搞个明白才会算完。

而一个放弃追究自己苦难、遇见不公不申诉、让自己人生就这样了的“认命者”,他可以是悲观、或者是达观,但他绝不可能乐观。 就像视频中的二舅,残疾了大半生,却连一张残疾证都办不下来。 风烛残年,却还要出卖体力去养活自己和母亲。我想这并不是乐观,只是他认命了吧。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跟随主流,去为这碗鸡汤叫好。等待几天过后,随着下一波的热点产生,彻底将二舅遗忘在互联网的角落。

趁现在,干了这碗鸡汤!

最后修改:2022 年 07 月 29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